close

森人˙太魯閣藝駐計劃II - 後續專訪與體驗探討


一次的機緣巧合,參與了『森人˙太魯閣藝駐計劃II』。以為只是一場自然生態結合當代藝術表演的部落體驗活動;卻觸動心靈深處的感動與反思,內心想挖掘更多的故事渴望!!

 

undefined
照片提供 森人II藝術計劃-art-projects

 

大同大禮部落,因台電至今未供給電力而又稱「黑暗部落」。僅剩幾戶居民還生活在山上的太魯閣族族人,目前僅以太陽能板來供應一點點的電力維生,原有的生活受限於太管處等政府單位的規定而改變了所有的生活型態。當初日據時期被迫遷至原有部落的居民,移居至山下富世、崇德、可樂村等...,當政府接管後,用低價的方式收購山上的土地,許多族人繼續住在平地,因生活環境的改變,工作環境受限,為了生計離開村落,又離開了花蓮。仍待在秀林鄉的人,似乎就很自然的在地就業,目前多數的居民幾乎都在破壞他們家園的亞泥工作,這些矛盾糾葛的情節,仍舊持續的發生中!

 

第一場行動藝術
一剛開始,已有英國的兩位藝術家 (Sheaf+Barley),開始了行動藝術。經由部落換屋計劃的進行同時,與太魯閣族的族人一起生活,了解當地的歷史脈絡與生活;因而啟發他們對於實質的進行幫助,是最好的行動藝術!
在山上流籠多半是壞的,因缺乏資金修繕,曾希望經由政府單位接手繼續維護運作,來維持部落維生的通道,只可惜遭拒!因此多數當地人因長年的山上山下爬行多年,造成膝蓋磨損,甚至需開刀裝新的人工關節;此藝術的表演方式,就是幫忙搬運沉重的物資上山。

 

undefined
照片提供 森人II藝術計劃-art-projects

 

在上山的同時聊到遷徙至山下的話題,我卻突然想到他們的表演,不經意的說出我內心的想法:既然生活那麼不易,政府迫使他們搬遷,這樣不是挺不錯嗎?!山下便利多了,採購東西方便、看醫生方便,從事很多很多的事情都很方便,而且還少了許多的危險。

 

同行的朋友突然有點大聲地阻止我繼續說下去。並說:你需要把這想法收回去,你並不是他們,他們一直生活在山裡,他們有自己自足的能力,他們有他們生活的方式。他們被迫搬遷下山,不是出於自願;他們被迫要在山下改變生活,政府補助了房子,卻沒真正的考慮就業的問題。當下,我立馬道歉!對於自己膚淺的想法,出自內心的感到歉意。

 

在往頭目達道家的路上,遇到一位住在山上的婦人Simat,令我映象深刻!她飆著沙灘車載著女兒趕著下山看醫生,因左手被虎頭蜂螫到,腫得像麵龜一樣大... 但她還是停下車,有說有笑的跟策展人快速的交談著!那份樂觀看待一切的真誠笑容,希望她已經生龍活虎,一切安康。

 

經過長達六小時多的走走停停,終於來到頭目達到的家。觀眾紛紛坐向可觀看壯闊麗景的山脈區,而我不經意的環顧四週下,卻看著藝術家們與阿香姨、阿雪姨的有趣互動。並在晚餐時間下,所有的藝術家轉身成為小幫手,一位位的幫忙端菜。直到晚餐後,觀眾們也跟著幫忙收拾起碗筷殘渣、剩菜剩飯。這已然是一場完美的即興表演,就在默默的不知不覺中進行著。

 

第二場行動藝術
那晚原定圍著冓火跳舞的藝術家 (Ania Varez, Hannah Sullivan) 表演,因為 Simat 下山看醫生而取消,換來的是達道用著他爽朗的歌聲為我們獻唱幾首日本歌曲。第一首就讓我感動落淚,因為那是我外公也唱過的歌曲,如果他還在,也是同樣的年紀,也是一位個頭小小的溫暖老人。就在達道的歌聲中,開啟了一個又一個的即興演唱,藉由山林去傳唱著歌聲與話語和傳遞著溫暖與歡樂至對面的山谷,甚至更遠更遠的地方去...

 

undefined
 

 

第三場行動藝術
翌日清晨,由藝術家(Nina Willimann, Mayumi Arai) 發表的手稿,封面寫著漢字的對話。裡面畫著來自不同國家的兩位藝術家,一起來到台灣、來到達道的家,並分享著他們在這段期間與達道對談的內容:涵蓋歷史脈絡、自然環境、生活故事。
結束發表後,日本藝術家與達道使用日語侃侃而談,這畫面我被鎮攝住!當初日本統治期間,對於太魯閣族的屠殺等歷史軌跡,還可在這片土地依稀看見。但這刻的當下,就算我不懂的日文,也能感受到長輩與後輩間的情誼,自然的流露於交談間,好生動容的畫面。

 

undefined
照片提供 Lala Lai

 

森人˙太魯閣藝駐計劃II - 後續專訪之 Island 第四場行動藝術、第五場行動藝術
最後的表演場地在大同部落,由 Island Dorothy, Banjmiy Yuli 家進行的裝置藝術與大陸編舞家 Eva 的舞蹈表演。
一場看似簡單的表演中,卻有著許多的含意:
藝術家們對於這次駐村的感受,經由真正的體驗與融入當地生活,進而延伸出的作品。完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語言,互相彼此變成朋友,一份非常難能可貴的機緣,他們不希望藝術的行為是會有消費自己朋友的可能。僅用他們在與 Yuli 一同生活的家,一起務農的影片、一個 Yuli 每天聽的收音機、一間簡單的房間等,來傳達出她的日常,做出最真實、無造作的對話演繹。

 

undefined
照片提供 森人II藝術計劃-art-projects

 

Eva 的舞蹈表演裡,她運用先前幫忙時砍下的竹子與 Yuli 的收音機內的音樂,結合舞蹈。並選擇在 Yuli 因太管處規定下,連一半都蓋不到的房子內做表演。當沒有奢華舞台、燈光、服裝、道具下,而是完全回歸自然一切的本身,用竹子表現一種平衡的狀態,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自然與萬物間的平衡;這平衡之間是需要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相互感受的。在現代文明環境下,我們儼然已經忽視了這些平衡。

 

undefined

 

專訪策展人
2011年的一次的機緣巧合,來到大同大禮部落;一個有趣的藝術作品,留在大同大禮部落;就這樣默默地延續著緣分。像再續前緣般,突如的創意發想開啟了『森人』計劃,沒有設限發表內容的最真實行動藝術,真正的主角是自然環境與部落的人,真正的觀眾事實上,不是被安排好的,而是希望前往登山者,稍事休息,結果發現藝術就在旁邊的瞬間。
曾經在NGO工作的策展人,現階段是一位自由藝術工作者,秉持著緩慢穩定的一步一腳印前行,期許著可以幫助部落擴大一些生活的契機。希望藝術不設限,在不牽涉到政治,不牽涉到利益之下;身為一個人,或是一個生命,就該有尊嚴的存活。
懷抱著滿滿的抱負,讓『森人I』跟『森人II』的設計完全不同,堅持著下一次一定不會做一樣的理念,讓『森人』有機會成為一件在台灣夏天值得期待的事情。

 

專訪部落的可愛阿香姨
一個炙熱的中午,騎著腳踏車前往阿香姨平地的住所,經過了亞泥,看著許多的抗議布條還掛在那邊,充滿諷刺的文字... 汗如雨下,終於來到了目的地,可愛的阿香姨熱情地迎接我們。坐在後院,吹著風、喝著茶,一般的閒聊下展開一場有趣對談。
無論山上是否有許多的限制,就算現在的膝蓋和體力沒有辦法像以前一樣行走,抑或許多的不便因素,她還是喜歡山上多過山下。一句〝習慣了〞回答在先,緊接著說:「在山下住身體反而一堆病痛,而且沒有甚麼事情可做。」問到對於上山煮飯的工作,她說著〝很累〞,埋怨起為什麼大家都不喜歡暑假來,都要冬天來,洗菜好冷呢!繼續問著,她分享更多,但神情非常的愉悅!聽似抱怨,其實她藉由著這份工作,回到她喜歡的山上,自己生長的土地,曾經真正的家園。那裏有著山上務農的美好經驗、有著她與先生的許多美好回憶...

 

undefined

 

科技文明的發達,環保意識的抬頭;原生土地下長大的部落人們,家園在太管處的規定下,不能亂捕亂殺動物、不能隨意的土地擴建或改建房舍;甚麼都有可能被舉發、甚麼都有可能違反規定、甚麼都有可能破壞生態。而政府環評下亞泥卻繼續在太魯閣國家公園區內繼續的開採破壞環境,破壞這片美好的土地...

 

undefined
右下角的亞泥,可惜了這片美好的風景

 

政府單位講著:停工環評會導致一些人的生計停擺、若讓環評不過,這些人更是會沒有工作,甚至影響經濟等... 這些理由,難道要等到真的挖到、炸到山崩地裂,小林村事件再次上演,才要收手嗎?生活、生計、經濟、環境,這些彼此間息息相關。如果有人是適合在山上生活,為什麼我們要讓他們只能在山下生活?

 

提供或創造人民安全、健康而有尊嚴的生活環境,並促進就業才是當下最該解決的問題。

 

很多事情隨著時間的流逝,已離去!但是,對於當下與未來,我們卻不得不去多加的思考!藝術不設限,深山中的藝術體驗,發人省思的心靈體驗。我已期待著『森人III』的計劃呢!

 

在受訪的過程中,有太多的內容與故事都值得深入探討,但僅以此文將受訪內容精簡呈述。文末特此感謝 接受採訪的 活動策展人、藝術家 Island (Eva, Dorothy, Banjmiy) 及 阿香姨。

 

森人˙太魯閣藝駐計劃    https://treetreetreeperson.me/taroko-arts-residency-project/about/
想知道我如何搞笑上山下山嗎?  森人˙黑暗部落藝駐計劃II – 初體驗

 

arrow
arrow

    poohdel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